苗種的好壞是決定鱖魚能否養成的關鍵,而苗入池前的準備工作是提高成活率的必備課。
養殖鱖魚能否成功,苗種的好壞起到關鍵性作用,很多養殖鱖魚失敗的人,往往就敗在了這一起點上。
在鱖魚的選苗上,要從口碑、現場、體質、體形、疾病、運輸、入池等多方面入手,讓優質苗入得了池,且成活率還要有保障。
01 口碑
在選苗場時,首先要調查該苗場在外面的口碑。好的苗場,口碑一般差不到哪里去,也相對來說要放心很多。對于口碑不好的苗場,切莫貪圖便宜和方便,也不要抱有僥幸心理,否則,受損的只會是自己。
02 現場
現場的察看最為重要,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。打聽到一個苗場,先不要急于出手,需要先察看苗場的規模,開口苗來源,苗池的水質,苗池餌料魚情況,鱖苗的死亡狀況,用藥情況,實際拉網操作過苗是否規范,苗場管理水平,等等。對死苗、弱苗多,使用禁用藥物的苗場的鱖苗,千萬不能進。
03 體質
鱖苗的體質很關鍵,體質好的苗,在水中呈扎花集群狀,體型成彎弓狀,頭向下,攻擊餌料魚迅速、精準,體型飽滿多肉,粘液豐富,有寶光,不攝食時沉底。
04 體形
重點觀察體形是否是畸形。察看背鰭、胸鰭、腹鰭、鰓蓋、脊椎骨(特別是尾椎部分)等是否存在缺陷,并且一定要每個部位仔細觀察,同時多觀察幾條,至少十條以上,且在不同水區域取樣。這些部位有缺陷時,鱖魚生長速度慢,成活率低,并且市場接受度差,一旦這種缺陷苗比例太大,虧損只是多少的事。
05 疾病
發病的鱖苗,體色全黑,游泳無力,腹部癟癟,分布在水的上層,頭部朝上,體表粘液少,不反光,離群獨游,有的體表拖有泥液,有的體表有病斑,下頜充血發紅,發病嚴重時,暫養箱內明顯有死苗。對寄生蟲類疾病,一定要用顯微鏡檢測。帶病或已病的鱖苗,堅決不進。
06 運輸
現有的運輸方式主要是氧氣袋和活魚車。量少時,一般采用氧氣袋,量大時多用活魚車。前者適應于短途運輸,后者路途長短均可。使用活魚車時,最好使用液壓氧。運輸用水,現在多使用深井水,特別是高溫期。
07 入池
鱖魚苗入池前的準備工作是提高成活率的必備課。主要工作是殺好寄生蟲(車輪蟲、斜管蟲、指環蟲、魚鲺、錨頭鳋等)、調好水(重點是透明度要調到大于30公分)、調試好增氧設備、控制餌料魚規格(餌料魚體長控制在鱖苗體長的1/2以內)等。
清塘完畢放苗前,池塘會有很多有毒物質,像農藥殘留,清塘藥品殘留,底污等,不處理干凈就會導致鱖魚苗不適應,甚至死亡,因此放苗前一定要解毒。
鱖魚苗入池前,要調節運輸用水的溫度。是氧氣袋的,先將氧氣袋放入池中,向氧氣袋上澆池水,待氧氣袋內水溫與池水基本相同時,再放入池中。是活魚車時,需加池水調溫,待溫差小于3度后,再放入池中。
在放入池塘前,最好先在梱箱中放入適量的適口餌料魚,將運回的魚苗放入梱箱內,讓鱖魚苗集體飽食一餐后,再放入池塘中。放苗時,不要集中一處,條件允許時,池塘均勻分布為最好。